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清明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1.02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44.6%,恢復至疫前同期的94.5%。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向好,疫苗接種快速展開,假日旅游是否又將恢復“人從眾”模式?景區是否準備好迎接爆炸式的旅游增長?
目前國內的旅游數據中,門票是主要的收入來源。如果剔除門票收入,其他方面的收入就少得可憐。經常聽到節假日旅游情況總結中聽到大家報怨景點的門票過高,尤其是一些熱門景區,門票價格的過高,已經讓許多想旅游的居民望而卻步。更何況,假日期間的交通狀況,也在影響著廣大居民外出旅游的興趣。
![假日旅游經濟再度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假日旅游經濟再度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在現行條件下,取消門票是不可行的,也是暫時做不到的。但是,過高的門票價格,特別是逢節必漲的管理思維,顯然也是不符合旅游經濟發展要求的。盡管目前假日旅游中的旅游人數與旅游收入都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幅度。但是,旅游經濟的成色并不高,所謂的旅游經濟,仍然是門票經濟。只要是門票經濟,旅游經濟就不可能真正得到發展。
作為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是經濟活力的縮影。對旅游經濟必須有深刻有認識,有明確的目標,而不是簡單的旅游收入、旅游人數幾個干燥的數據。旅游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消費是消費中的一個大的類別。由于旅游業尤其是假日旅游業的持續火爆,帶動了消費的持續增長?!俺?、住、行、游、購、娛”,旅游產業的產業鏈很長,對消費增長的帶動性強。有數據表明,旅游產業鏈效益約為門票價值的7倍,包括食宿、交通、購物及間接創造的社會財富。豐富景區的旅游產業要素構成,延長旅游產業鏈,是留住游客、增加收入的根本做法。
加強旅游產品和旅游景區規劃布局,加強旅游資源開發和產品建設的規劃指導,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新的精品景區、重點線路和特色旅游目的地;豐富節假日旅游產品供給,加快旅游產品升級改造,注重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科技含量、綠色元素;優化熱門景區配套設施建設,結合景區出入口,分散布局靜態停車設施,提升既有停車設施資源保障能力。
![假日旅游經濟再度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假日旅游經濟再度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要求提升高等級公路網通行效率;提升高速公路配套服務功能;完善高速公路與景區連接路建設,在臨近景區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服務設施以及國省干線公路的重要路口合理設置旅游交通引導標識;健全公共交通配套服務,增強熱門景區旅游出行保障能力,節假日期間增加景區與城市對外交通樞紐(高鐵站、汽車客運站)間、景區與景區之間的城市公交線路或客運班線運力投放。
要留住游客,必須不斷推陳出新,深化文旅融合,重點培育以旅游、文化、體育、餐飲、健康等為代表的服務消費產業。在旅游要素發展中融入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和資源,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推進富有文化底蘊的景區和度假區建設,推動傳統技藝、文化藝術、非遺項目進重點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休閑街區,推進紅色旅游演藝、文化遺產旅游、主題公園、文化主題酒店、文化特色節事等業態融合發展提質升級。
同時還要提升智慧旅游管理水平,加強與通訊、交通、景區等機構的數據鏈接與共享,建立假日及高峰期旅游大數據采集分析平臺,實現對景區、住宿、道路等旅游信息的實時監測。鼓勵各地積極提升智慧旅游服務水平,重點推進門票線上銷售、自助游覽服務,推進旅游景區實現手機應用程序(APP)智慧導游、電子講解等智慧服務。提升智慧產品開發水平,鼓勵智慧景區建設,充分運用虛擬現實(VR)、4D、5D等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立體、動態展示平臺,為游客提供線上體驗和游覽線路選擇。